当前位置:首页>原创消息>以天籁童声唱响未来,《歌声的翅膀》突破性创新解析

以天籁童声唱响未来,《歌声的翅膀》突破性创新解析

  • 发布时间:2023-04-19 23:50:29

  • 文丨冷凇 ,张丽平系中心创研基地特聘研究员)


    作为大众娱乐中最易与受众产生情感共振的节目类型,音乐类综艺的创新急需摆脱“歌星大腕+紧张对抗+流行翻唱”的“传统配方”,转而去挖掘音乐题材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


    作为一线卫视中最为勇于创新的平台,江苏卫视从未放弃对音乐综艺的模式突破,多次在变局中寻找个性、在疲态中寻求蓝海,每周日晚20:30重磅推出的《歌声的翅膀》以少儿视角完成了对音乐综艺的又一次颠覆性探索。


    作为江苏卫视打破创新边界的又一力作,《歌声的翅膀》是国内首档原创少儿民歌音乐节目,改变了音乐节目一贯聚焦的元素和呈现的方式,同时也组建了音乐综艺的全新价值,创造了音乐综艺的全新生态。


    赋之于“歌”:天籁童音重塑艺术启蒙  


    长久以来,歌唱更多的被刻板地认为是成年人的艺术,很多人都不曾想到,“稚子小儿”的演唱同样能够释放出震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歌声的翅膀》主打童声音乐,节目中发自于孩子们的清澈童音带给了人们一种全然不同的音乐享受。不论是几岁的孩子,当他们站在舞台上时就是真正的歌唱者,歌唱时一举一动皆有章法,一声一息都见灵性。


    作为一档综艺节目,“孩子”、“萌点”、“童声”等原本最易被作为噱头和“吸睛利器”的表层元素,终于不再是被刻意凸显的部分。《歌声的翅膀》重新树立了少儿甚至幼儿群体在电视综艺节目之中的价值与主体性作用,使得他们成为了真正的艺术演绎者和传播者。



    《歌声的翅膀》节目中,那宛如天籁的童音里唱出的不仅仅是艺术之美,更有孩子们做为独立的梦想与担当。节目不仅将孩子们独立的个性与无限的能量赋之于歌,更将传统音乐的魅力进行了深度的探讨与引领,这是综艺节目的一次提升,更是社会思考的一次深入。


    专之于“简”:童真设计升级综艺样态


    中国的音乐综艺曾对节目的花样与形式进行了乐此不疲的探索,炫目的舞台,个性化的服饰、道具,环环相扣的烧脑赛制等等,都曾是创作者们专注的特色。


    而《歌声的翅膀》在节目流程与赛制设计一改花哨的设计,专注于“简”,将重心放在对少儿群体的内容呈现之上。虽是音乐节目,但没有紧张刺激的对垒比拼,孩子们清澈纯粹的歌声各有其特色和个性,节目引领着观众去静静聆听、用心欣赏。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自带着一个丰富的世界,节目注重挖掘出少年儿童本身蕴含的多彩看点,将孩子们纯真的童声、童真、童趣、童心与童愿在极简的节目形式中凸显出来。在小嘉宾们出场之前,通过“时空胶囊”展示出的画里,我们看到了稚嫩的笔触之下一个个纯真的愿望,在孩子的内心里永远都有着那些独属于他们的阳光、自然与梦想,带领长大了的人们再次回归到孩子的次元之中。


    在节奏把控上,《歌声的翅膀》充分考量少儿群体的成长节奏和教育规律,节目回避了功利性的“造星”目标,也不刻意塑造儿童的“超速成长”。这是一个提供给少儿群体的单纯舞台,让他们尽情地释放自己的艺术能量,抒发内心的成长愿望。



    整个节目是一个平等的空间,即便是阎维文、孙楠等明星们也不再带有明星的光环,他们是“阎姥爷”、是“楠爸爸”,嘉宾们不是评判者,而是聆听者、欣赏者甚至是学习者。《歌声的翅膀》打造了一档真正适合全家人观看的音乐节目,孩子可以通过节目乘上歌声的翅膀飞向快乐的远方,而成年人则定有更多关于自己与孩子的定位、思索。


    在当今的大众文化语境中,《歌声的翅膀》专注于内容供给,用音乐真正联通了成年人与孩子的世界,用创意和诚意打造了全新的综艺生态。


    重之于“传”:民歌回响播种传承希望


    勤劳乐观的中国人民在自己扎根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民歌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国的民歌拥有悠久的历史、多彩的风貌、独特的文化属性、多元的文化功能和深厚的作品积淀,是中华民族的壮丽瑰宝和珍贵遗产。


    然而在民歌的传承和发展问题上,却一直面临令人堪忧的局面。《歌声的翅膀》将民歌与孩子进行创意性组合,用综艺手段打造音乐文化发展环境,承担起了传播传承优秀音乐文化的重任。



    京剧、豫剧、蒙古族歌曲、藏族民歌、鄂温克族民歌等中国各地优秀的民歌都在节目中进行了精彩的演绎,来自于全球各地的孩子们天然质朴的演唱让民歌以一种可见、可闻、更近、更亲的姿态呈现,颠覆了民歌是“少数人欣赏、专业者演唱”的片面看法。


    在现代社会,尽管少儿的新创歌曲很少,但我国却从不缺乏儿歌资源,缺少的只是学习的自信、传播的意识和传承的热情。在中国丰厚的艺术宝库中挖掘优秀的传承资源并传播开去,才能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歌声的音乐世界。传承是一门精妙的学问,《歌声的翅膀》为艺术插上了一双翅膀,也通过孩子播种下了传承的希望。



    相关阅读:

    江苏卫视《歌声的翅膀》获好评

    陈洁 南京晨报


    5月7日晚,江苏卫视《歌声的翅膀》播出了第三期节目,歌声各具特色的孩子们带来了他们动听的演唱。除了动人的歌声,每个孩子也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情和内心的小秘密。


    节目中演唱了经典民歌《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杨雅坤,其实是个爱上网的二次元少女,网友给她唱的民歌打“差评”让她伤透了心;9岁的吴耀杰带来原创词曲的《我只是个孩子》,一字一句、每一个音符都在唱着孩子独有的压力和苦恼。


    节目播出后,这首歌曲立刻登上微博热搜,多家媒体官方微博转发,:“一首原创歌曲《我只是个孩子》唱出所有孩子的心声!特别有感触,转给家长听听!”


    节目中,9岁男孩吴耀杰把自己心里没机会跟爸爸妈妈说的话,写成了一首原创歌曲《我只是个孩子》,从歌名到每一句歌词都是吴耀杰自己的心声,却也引发了电视机前每一个人对于童年的共鸣:“你们的期待,我都明白在心底”“我知道少壮要努力,可是为什么要和别人比”。


    吴耀杰在台上边弹边唱的是自己的经历,却仿佛替儿时的我们唱出没能说出口的话。网友感慨:“好听,我居然哭了,想起小时候啊,感同身受。”对于耀杰小小年纪就要背负这样的压力,辅导员都十分心疼。孙楠听完了小耀杰的演唱,连忙上台给了他一个拥抱。微博上有不少当父母的网友在耀杰的演唱视频下评论“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反思起了自己平时对孩子们的教育。


    本期节目中出场的一个小女孩杨雅坤尤其引人注目,还在上中学的她有两大爱好,一个是以cosplay、动漫为代表的二次元文化,一个则是民歌。喜欢上民歌,是因为杨雅坤偶然听到了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歌声,从此就对民歌入了迷。谈起这段经历,杨雅坤的用词依然很二次元:因为觉得郭兰英的歌声“又萌又时尚”,所以自己开始“疯狂cos”这个歌声。


    而杨雅坤本人的演唱也让现场的辅导员和观众惊艳不已,网友发文称:“雅坤小小的身躯蕴含着大能量,歌声响起,像个美丽的音乐精灵,甜美、纯净、清亮的嗓音将一首郭兰英老师的民歌经典《谁不说俺家乡好》演绎得声色动人,让人忍不住拍手叫好!”


    不只是小雅坤,在《歌声的翅膀》中,还有许多孩子喜欢民歌、演唱民歌。来自马来西亚的王正尧有一个家庭乐队,她把摇滚融入民歌;11岁的王谦演唱的《莫尼山》雄浑大气,网友听起来“有着引人神往的力量,风吹过,青草连绵,歌飘来,心神向往。”


    《歌声的翅膀》第三期也似乎成为了中国各地民歌的专场:代表安徽的《凤阳花鼓》、代表内蒙古的《莫尼山》、代表湖南的《浏阳河》、代表山东的《谁不说俺家乡好》,中国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歌,也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


    江山代有才人出,不变的是,艺术是每一代人共同的语言,来到《歌声的翅膀》的许多孩子,都在用美好的歌声表达独属于自己的声音,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帮助孩子们睁开那双发现美的眼睛。


    推荐文章,点击标题阅读

    《人民的名义》经典台词汇总

    揭秘中国综艺节目职业观众

    《人民的名义》打了媒体圈老专家一记耳光

    电视一时半会死不了

    不跳槽真对不起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的春天在哪里


    -完-



    长按二维码识别,一键关注传媒圈公号

    《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有关传媒、影视、品牌、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每天受到20万品质人士关注,年阅读量超过五千万人次。

    如希望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dianyingquan,将有机会参与线下沟通等活动。


    觉得不错,请点赞和分享朋友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