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音乐动态>关于《坦克进行曲》创作经过的回忆——密山的红色记忆

关于《坦克进行曲》创作经过的回忆——密山的红色记忆

  • 发布时间:2023-04-19 23:50:29


  • 文:李 伟 

    图:郑凤超

          延安炮校从吉林通化搬迁至牡丹江后改名为东北炮校。校长朱瑞,政委邱创成,我担任宣传科长。学校主要有两个专业,一个炮兵专业,一个战车专业。战车专业由大队长孙三,政委毛鹏云,参谋长李自群带队于1946年7月迁往密山县东安市(今密山市)。这样炮校就一分为二,校部和炮兵专业在牡丹江,战车专业在东安,我就两边兼顾,常常往返于牡丹江东安之间。

    东安市是日伪时期东安省省会,在密山县境内。东安地区辖密山县、鸡宁县、宝清县、饶河县、虎林县和东安市。我们炮校炮兵专业学员牡丹江地区人多;战车专业学员东安地区人多。没去过的人不清楚,许多人把战车大队所在地东安当作牡丹江附近的小镇子,其实还很远相距270公里。这里被称为北大荒,有水就有鱼,兴凯湖被称为“鱼海”,都有打鱼队。在这里,我们吃鱼都吃伤了。

    ,,他对文化宣传非常重视,要求单位配合土改支前,都要成立宣传队,宣传延安的革命文化。各单位轮流在市里进行文艺演出,次日在《东安日报》上报道点评。我在牡丹江校部带来几位骨干,成立了战车大队文艺宣传队。当时这里到处都能听到延安的歌声。在周末的集市上,都能碰上延安的熟人,东安市堪称是北大荒上的小延安。这里延安革命文化的氛围深深地感染着我。当年在东安市集会常常拉歌,通信兵学校和无线电厂唱《通讯兵之歌》,航校唱的是《抗大校歌》和《八路军进行曲》,东安联中也唱《抗大校歌》,战车大队叫炮校,就唱我写的《炮兵歌》。现在我军有了坦克,还有了建制单位,要能写出坦克兵的歌来传唱,既能鼓舞指战员的斗志,又能突出军兵种的自身特点。,朱瑞、,特批我随战车大队上前线体验坦克作战的实战生活。



    东安战车团进行演习训练(1947年1月于东安)



    1946年11月中旬,我和战车大队长孙三、参谋长李自群一起从东安火车站出发,载着三辆坦克,六辆牵引汽车开赴前线。经过牡丹江火车站时,朱瑞校长、邱创成政委挂了一节包厢车,我们在一起一边走,一边研究作战方案。

    专列到哈尔滨附近停下来,卸下了辎重。刘亚楼参谋长接见了参战的全体指战员,听取了朱瑞校长的汇报,观看了大队长孙三指挥的坦克部队的战术演习。指示我门坦克大队必须多参加实战,在战场上不断锤炼提高。要学习苏军合成作战经验,不断总结战术水平。

    1946年11月23 日18时,我们在吉林德惠外的靠山屯打响了我军历史上首次坦克与步兵的协同作战。参战的是战车大队维修保养最好的三辆日式坦克。第一辆坦克开战不久就陷进冰河里不能动。第二辆坦克冲了上去,准备冲开围墙为主攻部队开路,在过河沟时履带断了,这辆也“爬了窝”。在这紧要关头,大队长孙三驾着第三辆坦克冲上去撞开围墙,带着部队冲了进去,又打炮,又开枪扫射,向敌人阵地横冲直撞;机枪摆动,爬坡越垒冲障碍,轧地堡,铁网鹿砦一扫平。部队没费多大劲就把敌人消灭了。我和 通讯员就伏在最后一辆坦克炮塔后面,目睹了坦克隆隆,履带滚滚,冒着敌人枪林弹雨,消灭敌人,胜利完成了战斗任务的经过。刚到目的地,一颗飞弹袭来,通讯员倒在我的身边牺牲了。我俩浑身是土,满头灰尘很难辨认。。看着倒在自己身边的战友,我心情十分悲痛难过,发誓写好战歌,告慰牺牲的战友!

    到了前沿指挥部,邱政委看我回来了指着我大声喊道:“李伟你是跟我来体验战斗生活的,不是战斗员,你擅自趴在坦克上冲锋参战,我要处分你,要关你禁闭,枪子不长眼睛,你要出问题怎么办!”虽然我挨了批,心想写好了歌也是为牺牲了的战友报仇,这样的处分也值得。这次实战经历,拓展了我的视野,充实了我的思路,丰富了我对坦克作战的生活体验。


    东安战车团宣传队(1947年2月)



    回到东安后,为了更进一步体验坦克部队的生活,我随中日技术人员拿着锤子、扳子,在废旧坦克零件中敲敲打打,解下来有用的零部件拼装坦克。还随李自群参谋长到城西北山坡上,观看坦克和航校飞机联合演练。地下坦克轰鸣,灰尘滚滚;天上飞机隆隆,机关炮震耳欲聋。东安特种兵教育基地,为我提供了创作生活上的源泉。我一鼓作气写完了歌词:

    摩托隆隆,履带滚滚,

    机枪摆动,驾驶员和射击手们勇敢又坚定。

    炮声吼鸣,铁的堡垒横冲直闯开路打先锋。

    突然地出现,勇猛地前进,爬坡越垒快如风,冲破了障碍,轧垮了地堡,铁网鹿砦一扫平。

    人民的坦克兵,要为人民立战功。

    革命意志钢铁炼成,人人当英雄。

    我又用明朗的大调试谱了曲子,突出坦克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音乐形象。

    1947年1月下旬,朱瑞校长、邱创成政委来到东安市,组织战车大队训练,迎接刘亚楼参谋长来检查工作。一天晚上吃饭,食堂炖了一大锅兴凯湖各种鱼,邱政委开玩笑说:“东安伙食好,天天有鱼吃,比牡丹江校部伙食好多了,李伟都不想回去啦!歌曲成型没有?今晚上能给我们演唱听听吗?我说:“已准备好了,没有问题。”

    当晚,在战车大队礼堂给全体官兵进行了首演,朱校长说:“李伟,你再指挥大家唱一遍”。我又指挥大家唱一遍,然后又来一遍器乐合奏。朱瑞校长发表了讲话,说“这首歌曲有我们坦克兵压倒敌人一往无前的气势,一听就是战车轰鸣,坦克隆隆”。政委接着说:“好听,大家喜欢,等刘亚楼参谋长来定稿”。

    正月初四,刘亚楼参谋长观看了在东安西山坡上的坦克、飞机、通讯兵、通讯器材、火药筒打坦克演习。东安司令员谭文邦、炮校校长朱瑞、航校校长常乾坤担任现场指挥。吴亮平书记陪同刘参谋长观摩演习结束后,东安市的党政军主要领导干部集中在航校礼堂召开大会,吴亮平书记主持,刘亚楼参谋长作重要讲话。会议结束,我们和航校、联中、军工厂四家各演15分钟的节目。我领战车大队宣传队最后演出,最后节目就是合唱我们的曲《坦克进行曲》,由我们的乐队伴奏。刘亚楼、吴亮平、常乾坤、航校政委王弼用俄语边看边讲,待我们演出结束后,吴亮平书记站起来说:“再给刘参谋长演奏一遍,刘参谋长没听够!”演完后全场热烈鼓掌,吴亮平书记让刘参谋长讲话,刘参谋长非常高兴,上台拿着麦克说:“我为你们谱写出坦克兵的歌而高兴!这是我们第一支坦克部队的歌,我拿回去要给林总演奏,将来还要唱给、朱总司令、周副主席听!”全场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又说:“曲子好,有军种的特点,要尽快在全东北普及”。就这样定稿通过了。刘参谋长最后说:“战车部队有了自己的歌曲,航校也要尽快写出自己的歌!”台下学员大声高喊:“ 好 ! ”



    东安战车团宣传队(1947年2月)


    我陪朱瑞校长和刘参谋长一同返回牡丹江市,炮校文工团又继续给市民演出这首曲子。这期间,我向邱政委详细汇报了东安演出的情景,刘亚楼参谋长认为这首曲子还可以,写出了坦克兵的威风。他直直的看着我,捏着我的手说:“要是两个月前把你报销了,谁给我写这首歌!”

    1954年,《坦克进行曲》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作曲家王建中等改编为吹奏乐曲,改名为《战车进行曲》,被总政列为国庆和盛典阅兵的曲目之一。

    回顾几十年的创作生活,所谓的天才就是肯于深入生活,深入实际,这样写出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才能长久传唱。《坦克进行曲》,源于前线和后方坦克基地的火热生活。不是写于靠山屯作战前线,而是经历了近四个月的创作过程。

    后记:1958年夏,奉之命我率全军文艺团体赴密山慰问十万复转官兵,我又回到了阔别了十年的东安(密山)。李久芳,赵国政、丁家岐和密山的沈县长一起陪我到当年战车团所在地,这里已是一所学校,书声朗朗,我又不禁回忆起了《坦克进行曲》的创作过程,这个地方很令我怀念!在来密山慰问之前,刘亚楼司令员在全军征集空军的歌,他委托我担任评比组的组长,进行背对背的评比,最后中榜的竟是在密山东安航校入伍的丁家岐作词作曲的《随时准备飞向战场》,真是历史的巧合。刘司令在东安交待写空军唱空军自己的歌,竟在十年后由我们完成了!

    1982年1月,邱创成政委病重,我到医院探望他老人家,他让我坐在他身边,拉着我的手很吃力的说:“你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军队的宝贝。打靠山屯,我没管好你,差一点把你的命丢了”。我鼻子发酸,落下了眼泪,!

    (此稿于1999年8月,在北京黄寺李伟将军家中,由李伟将军口述,陈兴良整理,并经李伟将军本人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