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音乐动态>【观察】从《金曲捞》到《我想和你唱》,音乐综艺为何再刮怀旧风?

【观察】从《金曲捞》到《我想和你唱》,音乐综艺为何再刮怀旧风?

  • 发布时间:2023-04-19 23:50:29

  • 请大家阅读的同时不忘动下手指头,关注我们的微信官方账号卫视资源速递

    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单琳

    来源:文创资讯(chuangyiyun) 


    中国电视的综艺狂欢时代,是从音乐类节目开始的。


    从2005年《超级女声》开始,音乐节目一发不可收拾,在综艺类节目开始占据一席之地,而且地位不可动摇。12年来,作为国人最喜爱类型的音乐类节目也经历了从火爆到瓶颈的发展状态。但是,国人对于好歌的天然追逐,以及歌曲自带怀旧意义的特殊功能,使得音乐类节目一直为人所需要。

    如今的乐坛或许并不景气,但音乐类综艺节目却是红红火火,《歌手》、《中国新歌声》、《跨界歌王》、《我想和你唱》、《天籁之战》等音乐节目层出不穷,从大牌歌手同场竞技、明星素人混搭到演员跨界歌坛,形式可谓是丰富多彩。从二季度音乐江湖来看,音乐综艺似乎都走起了怀旧风,卖起了情怀杀。此前,《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文化类综艺走红,“情怀”无疑是一张王牌。如今音乐类综艺也频频效仿,让人不禁疑问,“情怀”真的是一张万能牌吗?


    1

    现象:音乐江湖再掀“怀旧”风


    从第二季度音乐综艺格局来看,《跨界歌王2》、《我想和你唱2》、《金曲捞》等在内的数档重磅音乐节目占据了电视荧屏周末档的重要档期。当薛之谦在《金曲捞》唱起了《王子公主》、何洁唱起了《把你藏在歌里面》;当谭咏麟的《朋友》,还有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再现《我想和你唱2》的舞台……第二季度的音乐综艺或多或少都着了“情怀”的魔。


    《我想和你唱2》,星素互动怎能少了乐坛经典


    《歌手2017》落幕后,《我想和你唱2》接棒,虽然同为音乐综艺节目,但是两者在模式和内容上却各不相同。《歌手》是专业歌手的竞技场,《我想和你唱》则是明星+素人的大型音乐秀,主打星素互动,除了音乐的专业性之外,更讲究情怀。作为一场音乐爬梯,《我想和你唱》需要的是全民参与,而这个“参与”的入口,是在于歌手的那首代表作上面。孙燕姿的《神奇》、赵传的《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激发了80、90后的一次集体回忆;谭咏麟的《朋友》、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勾起人们对90年代初香港乐坛的一次怀念。

    《我想和你唱2》每一期都会邀请三到四位歌坛巨星来跟素人合唱,实现了用手机APP创造素人与明星互动合唱的可能性,再用舞台主秀实现面对面选拔,打通了线上与线下,真正实现“把网上的歌唱到了现实中”。


    如果说一首歌曲代表的是每个人的青春,那么在这里可能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青春,不管它是什么颜色,都是人生中一段珍贵的回忆。这是节目的初衷,也是它的怀旧策略。


    《金曲捞》打捞的是金曲唤醒的是情怀


    说到音乐综艺的“情怀牌”,《金曲捞》算是用一种另辟蹊径的方式诉说曾经。和现有的音乐综艺不同的是,它没有任何原创歌曲,而是通过其他歌手重新编曲演绎,回归好音乐本身。它的重点在于“打捞”过去的遗珠歌曲。所以虽然怀旧是节目的一个核心议题,但是它采用的方式是用时代的新衣包装岁月的旋律,让昔日不幸被蒙尘的金曲,重新焕发神采。

    为了增加节目的综艺感,《金曲捞》在形式上也加入了一些综艺要素,比如由节目组提供的关键词来猜测歌手是谁,再由唤醒歌手演唱原唱的歌曲,让观众投票决定歌曲要不要唤醒。在内容的呈现上,节目秉承“唤醒师+原唱+金曲”这一核心主线,着力打造唤醒师与原唱间的“CP感”,譬如夫妻关系、情侣关系、乐坛师徒关系等,以此增加猜谜乐趣,此外还将大力提升舞美的绚丽感与节目的娱乐感。


    如果说诗人喜欢把情感寄托在诗句中,那么作词作曲者则会将情感放在旋律里,只要有真情实感,就不怕不能打动人。这也是为什么“少不听李宗盛,老不听林夕。”大概只要一声,我们便会感叹相见恨晚,这是旋律的力量。显然《金曲捞》的这次怀旧策略是创新且成功的。


    2

    原因:音乐节目为何爱打“情怀”牌?


    近几年,虽然热门音乐综艺节目数量之多如过江之鲤,但流行佳作依旧是少之又少,多数还是那些华语乐坛黄金时代的怀旧金曲能够“让耳朵怀孕”。事实上,怀旧风一直这几年影视歌领域的不容忽视的元素,尤其是国产电影中80后怀旧风就不曾停歇过,这显然是这一群体渐成社会阶层中坚力量密不可分。


    都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放在音乐综艺这个领域来说,可能“怀旧”是一个比较保险而最有可能取得优良效果的选择。

    通过“怀旧”激发观众的嗨点,他们的自发传递,力量远胜过花费几千万的曝光,情感共鸣的自发传递力量惊人,演绎有情怀的经典歌曲依然能够最大程度地引起观众的共鸣,是保证收视的最大筹码。再来看这些音乐综艺的选择,首先这个阶段的受众大都受到了90年代香港乐坛的影响,所以谭咏麟、叶倩文、杜丽莎等一批香港歌手开始“回炉”,因为他们陪伴了这部分受众的青春;与此同时,内地乐坛老狼、杨钰莹、毛阿敏、赵传、崔健等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符号”,他们现在也开始再次活跃在电视荧屏上。所以理由就是他们自身携带的“怀旧”基因。于是当情怀遇上寄托,所碰撞出来的电光火石便可想而知。


    叔本华说:“怀旧是人的本能。”所以,这些老歌、老明星对大部分观众意味着什么?他们代表的是生命的刻度。当我们在很多音乐软件的“经典老歌”中发现周杰伦的《龙卷风》的时候,我们会感叹时间的残忍,也会慢慢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从而在情感上收获认同。这就是音乐综艺“集体怀旧”的力量。


    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怀旧对于越来越缺乏安全感的现在人来说,更是满足归属感的需求。一首歌、一个故事、一部电影、一个场景,都足够勾起我们对于过往情境与事物的怀念,更有那已经触手不可及的共同经历过往。都说总有一首歌会让你泪流满面,不是因为脆弱,而是因为歌词中的画面与记忆中的过往重新建立了联接,这就是真正打动人心的经典与一般流行歌曲的区别所在。


    3

    趋势:“差异化”竞争,音乐节目不再只有音乐


    国内最近这些年不断推陈出新超过一百档音乐类节目,音乐类几乎是最红火的一个节目类别了。但不论是自主研发也好,或是向国外借鉴也好,都存在着一个市场定律,就是做一档音乐节目,要么把赛制玩到极致,要么把纯娱乐玩到极致。

    目前音乐节目还是大体分两类,一种是主流音乐节目,《中国新歌声》、《歌手》这样的主打音乐的真人秀节目;另一种模式是音乐综艺,音乐性不是100%,甚至只有50%,另外50%靠的是综艺化的表达,这是吸引观众的重点。现象级节目越来越难产,但音乐综艺却总是源源不断前仆后继,或许音乐还是原来的音乐,但综艺却已经不是当初的综艺了,音乐综艺的玩法早已不是光凭演唱就可以轻松征服观众的了。


    从一开始的素人选秀节目到明星之间的比赛节目,再发展到了2016年的大量星素PK节目。这类节目以“梦想”为旗号,强行赋予音乐竞争性、使命感,实则都只是给“在电视上唱歌”这件事赋予了一个外壳,给歌手强加一个动机,出现得多了之后,观众审美不免疲惫。2005年《超女》总决赛收视率11.65%至今仍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神话,粉丝经济也是从那时起活跃至今。而随着草根选秀热潮的淡去,人们开始期待专业歌手在音乐节目上的表现,比如导师阵容刷新观众认知的《好声音》、职业歌手同台竞技的《我是歌手》等。


    另一方面,娱乐性的音乐综艺节目则割舍了竞争性,仅把音乐作为一种玩儿的方式和途径,将看点主要放在猜测和互动上。这类音乐节目需要在音乐性之外,找到一个核心看点,并将它无限放大,比如“音乐+跨界”的《跨界歌王》、“音乐+侦探”的《蒙面唱将猜猜猜》、“音乐+方言”的《十三亿分贝》、“音乐+养成”的《蜜蜂少女队》等。

    不得不承认,在综艺竞争厮杀越来越惨烈的今天,音乐节目想要杀出重围,不是一个难字就能概括。以《我是歌手》为代表的传统明星竞技PK模式正处于衰退期,而新的竞技模式创新仍处于方兴未艾之势。主打“音乐+”模式的音乐节目虽然发展势头较旺,但同类型节目扎堆严重,节目内容吸引度不高,极易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可见,竞技模式在目前的音乐节目市场中依然占据着主流,短时间内难以被撼动。


    剧星智库•卫视资源速递

    剧星传媒跨屏研究及数据系统

    300+以上客户服务经验

    多媒体、影视公司咨询服务的基础

    为各大影视制作公司提供

    专业的“影视大数据服务”

    包含:

    (待拍内容)商业价值预判、主创作品分析、明星热度/商业价值分析、同类题材收视营收分析、平台收视分析等;

    (已拍内容)公司优势、内容卖点、收视优势提炼、以及热度指数/CSM收视/播放量数据等各类跨屏数据。

    如有合作意向,请联系梦瑶

     E-mail: jxzk@visionstar.cn



    卫视资源速递旨在一站式发布央卫视媒体相关资讯、广告资源、研究分析内容。欢迎关注我们的账号,更多【资讯提供】【需求对接】请联系:邮箱:jxzk@visionstar.cnQQ2847725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