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0日晚,在单车娱乐的支持下,我们有幸邀请到日本知名电子音乐家,知名电影导演贾樟柯、侯孝贤的御用电影配乐大师半野喜弘先生,在中国传媒大学展开了“从《海上花》到《山河故人》——一场关于电影、音乐、时尚的对话”开放讲座。
本次讲座特邀国内电子音乐圈重量级人物倪兵老师主持,他以电音领域的新锐思想和卓越经历,让我们在讲座中了解了半野先生的独特经历以及对音乐配乐的独到见解。同时,当晚知名DJ KayC、迷笛演出公司CEO单蔚、音乐人丁可、岳璇等业内人士也一并出席。
半野喜弘:当时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在夜店打工做DJ,往返于各个夜店之间。直到1995年我签约了一家很大的音乐公司,有幸成为了一名音乐人。那时我是一名Rapper(说唱歌手),一次机缘巧合,我签约了一家日本电影公司,那家电影公司当时在和侯孝贤导演洽谈他的新电影,并且想尝试启用一位日本音乐家去制作电影配乐,当时侯孝贤先生非常感兴趣。
我当时突然接到电话让我去台湾谈合作的事情,我感到非常惊讶。非常有意思的是,当我在去台湾的路上,我问到了令我惊讶的原因,当时侯孝贤先生想用几位日本音乐家,就叫他的助理去日本的Tower records这家唱片公司去选了几张在日本很有名的几位音乐家的CD。她一开始选择了像坂本龙一这类比较有名的音乐家的CD,但当她正要付钱的时,看到收银台有一张我的专辑,当时觉得很好就决定买下来,然后将那一张唱片和其他当时知名的音乐家的唱片一起带回给侯孝贤导演,结果一下就被选中了。直到现在,我都觉得特别地惊讶。
半野喜弘:当时拿到侯孝贤先生的剧本时,了解到要根据剧本的感觉去作曲,当时就发现不对,因为我所做的音乐是关于电子乐、电子舞曲相关的音乐,但是剧本要求的音乐讲的是在19世纪的上海发生的故事,这个风格与我自己截然不同,所以就和导演商量,就觉得应该加一些大提琴的元素在音乐里体现老上海的感觉。
当时我也觉得很惊讶,因为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只是个人喜爱音乐。我甚至不知道大提琴的哪个部位能够发出声音,要弹奏哪里,但他们给我的时间只有一个月,然后我就疯狂地补课、练习,把常人可能需要15年之久的事情在一个月就完成了,这是十分艰难的过程。
在选择乐器的时候要根据环境而定,我们先说电影音乐,画面上的一些人物想要回忆一些事情或者表达一些情感的时候,能够让人记住的还是一些古典乐器,比如钢琴、二胡、大提琴、小提琴等乐器,他们能够更深入人心。但一些画面感较强的地方,像是风景之类的可以用一些现代电子乐去制作,这个感染力很强,对画面印象更加深刻。
在为电影配乐的时候,要根据导演对电影的要求和风格,这个非常重要,要与导演协商、交流才能做出一个很好的电影配乐。比如我和倪兵先生在对话,前面会有一个主机进行拍摄,但画面会突然切到倪兵老师的脸,然后又突然切到我的脸,连这个顺序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导演可能想先后表达两个人物的内心情感,所以每部电影与导演的沟通极其重要,了解好电影的构造,才能开始配乐工作。
与贾樟柯导演的合作也同样精彩,大家都知道贾樟柯导演是一个以严苛的态度对待作品的导演,他的任务很高难度。当时他已经把所有的人物、山水等拍好了,但是还缺少一个东西,缺什么呢?缺少的是观众的呼吸声,他说他需要一个跟着观众的呼吸声的节奏将电影演下去的一个感觉的电影配乐。
贾樟柯先生在拿到样片后,突出了最后一个要求,他觉得音乐完成得很好,但觉得在感觉上还是有些距离。所以他提出能不能再运用我自己的感觉把音乐做得更加感染人心,只要能感动我,这个就OK了。然后,我又努力地修改了一遍发给了公司,在等待的时候也很忐忑,但后来得到编辑师的反馈,贾樟柯先生正在编辑室里哭,当时的心一下落地了,就像学生考试过了一样的心情,非常开心。
在近十年里,半野喜弘先生尝试了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且在现场透露今年即将上映他的导演处女作。
在半野喜弘先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上,幸运、才华、努力三者缺一不可。
讲座最后,他鼓励各位同学,在音乐的道路上,打破常规更能创造奇迹!
学生1:我很感兴趣您电子音乐和电影作曲的历程,所以我想问是,您在之前有没有接触过作曲思维,还是从电影音乐开始才接触到了作曲思维,这种思维对您的电子乐有什么样的影响?还有就是您有没有做过有作曲思维的电子音乐,不仅仅是单纯的电子音乐制作手法。
半野喜弘:我本人在制作的时候没有特别大的感觉,平时做音乐时大脑会呈现出一个画面,根据这个画面去捕捉,然后作曲。在做电影音乐的时候,可能会更好,能够看到更清晰的画面,两者作曲的顺序不太一样,但做法和思维都一样。
学生1:传统作曲是有一定的技巧,在配器或者作曲技法上,您有没有深入学?这对电子乐的作曲思维上有什么想法?
半野喜弘:我是一个特别容易烦躁的人,虽然从事了这么多年的舞曲制作,但也会有厌倦的时候。我会根据自己的状态去决定我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做音乐、去巡演、或者DJ,所以做古典音乐也好还是电子音乐,都是看心情。古典音乐和电子音乐好像我的两个女朋友,我都很喜欢。并且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学习,所以给一些大学专业教授音乐的老师听我的音乐,他们也会觉得怪怪的,但其实我自己觉得还好,就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做好就好了。
学生2:我个人觉得大部分的艺术家,在一生当中都会有几个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品,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我认为大部分艺术家在不同的阶段会有自己喜欢的作品,所以您现阶段最喜欢的作品有哪几首?
半野喜弘:今天也看了一下QQ音乐上显示的是我从2005年之后就没有什么新作品了,这十几年也没有一直在出新的作品,其实这十年我有自己更想做的事情,比如自己导演一部电影。我目前比较满意的是我去年自己导演,今年即将上映的一部电影。
学生2:我想问一下半野喜弘先生最喜欢的日本音乐家,比如说像植村春夫、鹫巢诗郎、坂本龙一这些人。
半野喜弘:坂本龙一先生,并不一定是音乐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可能更多的是他的life style特别感动,很尊敬他。
学生2:半野喜弘先生怎样定位现在的自己?
半野喜弘:现在我还是认为自己是一个音乐制作人,虽然选择了制作电影,但并不是放很多音乐的电影,而是用音乐去呈现整个电影,电影的重点可能音乐还是做了一个主要的部分。不论我做什么职业,还是像一个作曲家。
学生2:半野喜弘先生对自己的未来有没有什么打算和想法?
半野喜弘:我之前和侯孝贤先生、贾樟柯先生合作过一些电影,他们都是一些严格的人,所以现阶段想和一些像成龙大哥这样中国的重量级人物合作一下,感觉更有挑战性。(倪兵:其实他表达的是想做一些商业电影,因为艺术电影对他已经没有什么挑战性了。)人生苦短,应该去尝试不同的新鲜事物。
学生3:关于电影配乐和自己的音乐这两者的关系您是怎样去平衡的,因为今天有几位职业音乐人,他们也接配乐的工作,但电影配乐与您的音乐作品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半野喜弘:电影配乐还是以电影本身的完成度来衡量整个作品,并没有人去在乎电影音乐的完成度是怎样的,配乐主要还是跟随整个电影的感觉。但在我自己的音乐作品中,就真的是去完成它,每一个部分都要很谨慎,不像电影配乐有电影的大方向去指导我,音乐作品还是根据我自己的感觉去做,可能会多花一些心思。
学生3:那您会觉得遗憾吗?一直把重心放在工作上,在创作自己作品时这些时间被占用。
半野喜弘:其实我自己也不清楚,因为近十年都没有想去做自己更好的音乐,而是想去尝试一些别的领域。如果有灵感了,会拒绝掉这种电影的工作。
学生4:我个人比较喜欢《迁徙斑驳》那张专辑,因为一直以为是林强的作品,然后看到半野喜弘先生也参与了创作。所以我想问一下合作的情况是怎样,您还会和其他同行合作制作电影配乐吗?在合作过程中会有有意思的地方或者矛盾的地方吗?还有就是您对林强老师的印象是怎样的?
半野喜弘:其实像这样强强联手的工作是没有什么闹意见的时候,但当我和非洲人一起创作的时候非常有意思,因为他们没有受过什么音乐教育,完全是用自己的感觉去做,并没用音乐语言去交流,让我觉得很新鲜。和非洲人打交道是很有意思的,但又很艰辛,因为国际上通用的一些音乐语言和他们是说不通的,像流行音乐都是8节拍、16节拍这种节奏,但和他们讲是没有用的,他们有自己的感觉。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比较守时,像拉美人、非洲人可能就会迟到,这个是文化上的碰撞。
讲座整理:李小艺
主编:张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