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的内容不知道大家掌握了多少,今天我们接着讲解,我们说写歌,一般主要针对的是旋律,虽然有一部分歌不需要旋律,比如说唱金属,死金之类的。但,毫无疑问,旋律占据了歌曲的大部分,并容易让大众接受。
那旋律是如何形成的呢?又是怎么发展的呢?
我们知道旋律就是音和不同音高音的组合,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就会形成旋律,音的排列,无非一下三种形式:
平行式:音高相同的几个音组成的旋律
上行式:由低向高的几个音组成的旋律
下行式:由高向低的几个音组成的旋律
平行式就不必说了,只有一种形式,而上行和下行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按二度进行,也有三度、五度。。。。等比较大的音程跳进。这三种旋律的构成形式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用不同的旋律构成形式,就会带来不同的情绪感受,当然,影响歌曲情绪的因素很多,这只是其中之一。
一个乐句是很容易写出的,你随便一哼就可以写出来,但是,当你有了一个乐句的时候,怎么把它发展下去呢?常见的旋律发展手法如下:
一,重复
重复可以分为原样重复和变化重复,即:当你写下一个乐句的时候,把它重复一遍,来形成你的第二个旋律,下面来几个栗子:
栗子1:
这是郑钧的《流星》的副歌,使用的是严格的重复。
栗子2:
栗子3:
这后面两个栗子前半部分也是一个严格的重复,并且使用的和弦是完全一样的,但有些时候,重复的旋律,却会用到不用的和弦,这是根据歌曲内在的和声要求而决定的,比如许巍的《故乡》。
重复还有一种类型,就是节奏重复,但不容易被人察觉:
二,模进
模进是旋律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法,你几乎会在任意一首歌曲里找到它的使用。如:
这是下行模进。
这里用的是上行模进。
这两个都是七声音阶,也有使用五声音阶模进的,比如:
这是五声音阶的模进,很简单,但形成了一首很经典的歌曲。
好了,这节课先讲到这,下节课见。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