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音乐动态>郎朗 尝试多元跨界 致力音乐教育 开放心态才能让高雅艺术触手可及!

郎朗 尝试多元跨界 致力音乐教育 开放心态才能让高雅艺术触手可及!

  • 发布时间:2023-04-19 23:50:29

  •        说起钢琴家郎朗,你会想到什么?是他凭借一己之力影响了一代中国人对钢琴的认识,还是他在格莱美、奥运会等各大舞台上进行各种多元化跨界的艺术造诣?无论如何,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从天才琴童到享誉世界的国际级钢琴家,郎朗早已成为一个音乐符号、一种文化现象。为了让古典音乐在社会上发挥作用,他积极尝试各种艺术跨界,热心关注世界各地的音乐教育。而近日在香港大学第198届学位颁授典礼的文学院典礼上,他更被香港大学校长马斐森颁授名誉博士学位,旨在表彰他在古典音乐普及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的贡献。

      算上这一次,这已经是郎朗收获的第六个名校荣誉博士学位了。可以说,如今的郎朗不仅用黑白琴键成就了当初对音乐的梦想,也实现了对艺术的追求。而现在的他不只是钢琴家郎朗,更是由诸多轰动效应所凝聚成的世界级文化品牌。

    坚守音乐初心

    “我比任何人都专一,不能迷失自己”

           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郎朗经历了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我比任何人都专一,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迷失”。

      每个人生来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天赋才华,但能够为大众记住的却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在成长中迷失了自己、忘记了初心,最终泯然众人。而已成为世界级钢琴大师的郎朗讲述自己艺术生涯时,一直庆幸能够坚持自我,主张自己的优势,倡导艺术的格调,方能获得今天的成绩。在此次香港大学第198届学位颁授典礼的文学院典礼现场,他也发表感想,并给予香港大学毕业学子们自己的建议:“热爱你们的工作,不要过于担心未来。倾听你们的内心,理解你对什么充满热情。坚持不懈,并为之努力,让你自己铺就实现自己梦想的道路。”此番话不只是郎朗身为前辈对年轻一辈的规劝,也是他在艺术探索之旅中,一直对自己的警醒。作为中国钢琴界的代表,已过而立之年的郎朗如今仍然能够坚守着一份单纯的心性,难能可贵。这不仅是演奏纯净性的要求,也是他成功的基石。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郎朗钢琴事业的巅峰,在当时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在场的观众还有收看电视机的观众大约五十亿人。在很多人看来,在此之前,可能没有任何一位钢琴演奏家可以让这么多的观众看到他的表演,更有人略显激动地说,“为舞台而生的郎朗,就注定该走这样的路。”但对于“为舞台而生”的传奇说法,郎朗如此回应:“什么都不是绝对的,艺术也不能绝对,你只能计划到一定程度,而且尽管有些内容设想的很好,但是要达不到和人心灵交流的效果,也没什么用。我从小就清楚自己的优势在什么地方,比如沟通能力,感染力,所以就把这个优势,传达的比较到位。”正如郎朗所言,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很聪明,但是有些人在听到太多声音,或者看到太多繁华后,就会失去自己。尤其小时候很有才能的孩子,在他转折的时候都会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不同的结局,是不同的选择,持之以恒地做自己,不被赞许绊住脚步,这才是智慧地取舍。

      在郎朗看来,自己做艺术也是为了分享自己认为的正确音乐的意义,很多时候他对一些合作邀请的拒绝不是因为常规意义上的对与错,而是彼此在音乐追求上的差异。郎朗说:“首先,我认为我的音乐要对得住我自己的心,如果不是出于我真情实感弹出来的,就算它再高级,对我来讲也没有任何意义。”而这也正是郎朗从最早的中国音乐“神童”到现在世界知名钢琴演奏家在音乐上一直怀抱着的初心。郎朗坦言,“小时候我的理想就是做一位钢琴演奏家,有一种很神圣的使命感,比如说为国争光,像奥运会健儿那样,到后来在多次的演奏后,就会觉得音乐是很有乐趣的,而且越来越喜欢。”可以说音乐之路上的郎朗一直在用行动证实自己,无论是从年少成名后的学习,还是面对现在的合作,岁月让他懂得遵从自己的内心,做智慧地选择,不迷失自己。但尽管如此尊重艺术,郎朗同样有被质疑专业性的时候。

    尝试多元跨界

    “让高雅艺术触手可及”

            虽然古典钢琴一贯给人高级而孤傲的印象,但在郎朗看来,将自己冻在金字塔顶端,没有直触人灵魂的演奏,最后是长久不了的,也不能打动人心,“高雅艺术需要注入地气,被大家触手可及,才能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

      因此2016年,郎朗决定跳脱过去古典领域的严谨限制,在跨界的道路上狂奔不止。这一年,他推出了自己的跨界音乐专辑《纽约狂想曲辑》,把古典乐、爵士乐、流行乐的大师们聚集在一起,完成了绝无仅有的大师合作,更在新专辑发布当天即兴表演了一段架子鼓。

      但他的一系列跨界行为,也为他招来了一些质疑,很多人认为郎朗已经忘却了自己身为一位古典音乐演奏者的高雅和严谨。但面对外界的关切,郎朗表示自己哪怕有再多的新尝试,也会一直牢记自己是个古典音乐家,“我对自己有着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那就是我知道自己是一个钢琴家,始终牢记只有钢琴是我的主业,别的事情都是可有可无的,而我的跨界正是因为不忘主业。”

      郎朗坦言自己就是一个想要打破常规印象的人,“谁规定古典音乐就一定要很刻板,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他很直爽地纠正起来,“有时候大家觉得古典音乐就是高雅艺术,就要像贝多芬、莫扎特那样,并且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固定形象,但我就想打破这种印象。我爷爷和爸爸都是做民族音乐的,我是古典音乐,但音乐是不分国界的。”谈到音乐,郎朗侃侃而谈,“音乐本身的共鸣是一样的,情感的表达是一样的,表达的内容是一样的,只是手段和味道不一样。我父亲和爷爷那一辈是属于中国民族类型的艺术家,他们对我的影响是让我相信音乐世界是没有所谓的限制。所以我在演奏贝多芬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一些理解,而且很敢去尝试。”而事实也证明郎朗始终坚持以跨界演奏让古典音乐变得更加“接地气”的做法,是正确的。

      2016年,英国音乐类权威媒体Classic FM评选出历史上最伟大的25位钢琴家,作为唯一一位中国钢琴家,郎朗与贝多芬、肖邦、李斯特等钢琴大师同列。报道称,“郎朗通过无可比拟的华丽风格永远地改变了古典音乐世界”。细数多位内行名家对郎朗职业生涯的评价,“跨界”似乎也是其中用的最多的词汇之一。柏林爱乐乐团的指挥Simon Rattle在评价郎朗时谈道:“在音乐家中,郎朗的出色不仅在于他音乐本身上的能力和成绩,也在于他是心态最开放的一个……他会跨界表演,不停探索任何他喜欢的事。”

    致力音乐教育

    “我现在的梦想是多帮助下一代的小钢琴家们”

            为了让古典音乐从高雅的音乐厅走进大众,除了跨界表演,郎朗也积极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近几年郎朗一直在关注儿童音乐教育,“我现在的梦想就是多帮助下一代的小钢琴家们,同时推广普及古典音乐,把我们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

      如果要追踪郎朗投身于音乐教育的初衷应该追溯到2004年,那年去非洲探望受疟疾、,让他萌发建立基金会、音乐学校的想法。回忆当初的情景,他说非洲国家的落后状况让他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但更让他感到震撼的是音乐带给孩子们的快乐。“很多孩子从没见过钢琴,我演奏肖邦的夜曲、圆舞曲给他们听,他们一下子就活泼起来。”说这番话时,郎朗的眼里闪着光,“音乐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希望,可以开启他们的心灵。”

      因此从非洲回来后,郎朗开始筹办慈善音乐会,为全世界有需要的孩子们筹集资金。2008年他成立了郎朗国际艺术基金会,2011年创办了郎朗音乐世界。郎朗希望通过这些平台,把国际理念带进中国音乐教育,为中国的孩子们作出一些贡献,“我想有朝一日我一定要把音乐教育,尤其是公益音乐教育做起来,让古典音乐影响更多的人”。

      尽管一年有一百多场的世界巡回演出,但朗朗都会每三个月回来授课。此外,郎朗国际音乐基金会在每个季度都会邀请小朋友与他同台演出,带他们去凯丽金音乐大厅,波尼安音乐大厅……过去朗朗在海外求学国内没有这样的平台和机会,现在他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为更多的小孩子创造音乐机会,为他们的未来增加更多的可能性。“弹钢琴的时候我们经常是一个人,但是一个人的力量太单薄了,所以希望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和有同样梦想的人,一起为世界钢琴创造更丰富的色彩。”郎朗希望把他的个人经验告诉那些热爱钢琴的年轻人、那些不懂音乐的人和那些想知道音乐的人,他也希望十年之内大街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贝多芬、肖邦、柴科夫斯基和中国作曲家。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郎朗表示除了带领孩子们登上音乐舞台,他也将在网络上推广免费公益的钢琴课,分享谈钢琴的技巧和窍门,让大家能更有趣味性的、更像朋友般的接触音乐,“平时大家得花不少钱来听音乐会,但是入门的门槛有点高。所以我希望通过网络,就能让大家看到那些非常棒的艺术家,大家坐在电脑前面就能够学习交流。”

      如今的郎朗,一部分时间专注于公益教育事业,一部分时间做与音乐相关的事情。在他看来,只有通过各种渠道推广古典音乐,才能让古典音乐在社会上发挥其巨大的作用,而未来他也会坚定自己的初心为普及古典音乐继续做一次次新的尝试。接下来的2018年1月13日郎朗也将携手666名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钢琴大使共创“最多选手同时演奏钢琴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届时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