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原创消息>好看!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好看!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 发布时间:2024-02-23 09:48:05

  • 《哪吒》之后,最值得观众期待的中国动画电影,来了——

    《雄狮少年》依旧是个套路化的故事:

    三个留守儿童阿娟、阿猫、阿狗偶然接触到了舞狮,后拜师一位早已放弃舞狮的能人“咸鱼强”。

    几人在挫折中,习得舞狮精髓,一步步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它能在成长线中加入搞笑元素,也能在最后的逆袭中带来亢奋感。

    首先,它终于脱离了被过度消费的神话IP,从0到1构建了一个新的故事。

    自此之后,舞狮成了扬民族之威,立中国之魂的重要仪式,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又言:“有华人之处,必有醒狮!”

    故在电影中数次叫板阿娟等人的陈家村舞的就是黑狮。

    舞狮前有个点睛仪式,朱砂涂在狮头天庭,象征赋予灵气与生命。

    电影结尾的最后一战,阿娟跪在师父面前的一幕,恰是对应这仪式。

    故事实实在在落在了生活之中。

    无论是落日穿透木棉花树的光影斑斓,还是葱郁荒庙里阳光普照在旧佛上的侧影,都美轮美奂。

    广式腊肠饭,皮蛋瘦肉粥,粤剧唱词,人字拖……这些元素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恰到好处的隐在背景之中。

    电影最妙的莫过于分镜和配乐的搭配。

    开头场景,阿娟骑车走过乡村角落,配的正是五条人的《道山靓仔》。

    五条人代表的潮汕文化随意洒脱,九连真人代表的客家文化历久弥新。中间穿插的椅椅子团,用清新自然的海风带出默默向上的鼓励。

    间或挤进去的插科打诨也差了点儿意思。

    可就在我们盖棺定论这是个普通的成长电影时,故事突然一转。

    此时,现实的一落千丈让故事重重摔了下来。

    在外打工的艰辛不需要什么刻意的情节设置。它只讲述,单单是力的的着就使出了全部力着。

    唯一的喘息是工作扛不下去时,抬头在楼宇间看到头顶划过的飞机,感受生活的无望。

    可见,导演选择九连真人和五条人的歌也别有深意。

    两个最具代表性专辑,讲的是小镇青年的焦虑与挣扎,县城青年的无奈与放下。

    在阿娟舞狮梦燃得最猛烈的时候,他必须放弃,没有选择。

    没有肤浅的悲悯,也没有过份的渲染。

    阿娟决定离开广州前往上海的那个晚上,他抱着狮头去了天台。

    他又舞了起来,城市霓虹灯冷冷地打在他身上,就像白日里那些漠然的打量。

    阿娟舞了很久,久到太阳升起,一缕朝阳从楼缝中打到他身上。

    那是他的一线天地。

    他听着心中的鼓点,拥抱他所能拥抱的。

    那一刻,你会无比笃定阿娟已经成长为一头雄狮,现实的千钧力量早已磨砺过他。

    而恰在此时,又是一个“反套路”。

    这样的放弃在那缕朝阳下,更显悲凉。

    重头戏,一跃擎天柱,起初我不太理解。

    擎天柱,代表着敬畏,告知众人一山更比一山高,没必要挑战。

    但二刷的时候,我的想法变了。

    那擎天柱是敬畏,也是奇迹。

    我们感动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中二热血。

    但也自知它会成功,会胜利。

    这里面带着一种必然,而必然的胜利难免有一丝虚假。

    而《雄狮少年》里的“别认”是面对必然失败的勇气。

    即便输了又怎样,即便老了又怎样,即便是咸鱼又怎样?

    这是一种罗曼·罗兰式的英雄主义,“看透了生活的本质,仍热爱生活。”

    舞狮还是没有让他过上更好的生活,他或许会成为下一个“咸鱼强”,但他一定还会遇到下一个“阿娟”。

    可讽刺的是,如此作品得不到公允的评价讨论。

    我想过《雄狮少年》的一百种争议方式,但万万没想到,居然是“眯眯眼”。

    但点映开了,首映上了。

    他们不去看,仍固执己见。

    如果按照他们的标准,那“辱”的太多了。

    自古以来,中国肖像画讲究的是气度不凡,神韵到位。眼大眼小不是重点,神神气是重中之重。

    《雄狮少年》里,阿娟的眼神起初空洞胆怯,成长后眼中全是魄力逼人的坚定沉稳。

    长期被这种建模脸洗脑,便下意识认为动画的脸都是如此。

    现在,还在为刻板印象添砖加瓦?

    去看《爵迹》吧,组团建模脸大眼,包您满意

    可笑的是,在西方的刻板印象,眼小被丑化。

    如今,有些人自动走进西方的刻板印象里,为这种歧视观点摇旗呐喊,固化偏见。

    那在西方世界里,龙是邪恶的化身,在东方世界里,龙是祥瑞的征兆。

    不要被错误的观念摆布,驳斥无理的刻板定义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电影里,主创故意放弃传统审美形象,为的是反脸谱化处理,切合“普通的人也可以翻身”的主题。

    却被恶意贴上标签,只用一个“丑”就打发了所有。

    但凡这些人看到后半段阿娟的英气一跃,还会轻飘飘地说一句丑吗?

    我猜还会有的。

    无孔不入的谬论有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

    而且,这边刚执着于刻板印象不可自拔,转头又自哀多元审美看不到。

    老祖宗的故事总没错吧,按部就班的改就很好了。

    吃力不讨好的事伤一次心可以,伤久了,谁还干呢?

    电影用了大量周星驰喜剧元素,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城市阿娟和农村阿娟是不是“梦想”的一体两面?电影里藏了多少岭南文化细节?

    可,诸如此类值得深究的讨论一个也没有。

    电影本意长民族志气,告诉我们再渺小的人也要自信自立,定能成事圆梦。

    可现在,如此腾腾雄狮摆在面前,看不到,也不承认。

    哎,或许,在那些人的世界里,根本就不存在雄狮,只有病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