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原创消息>三十万之感悟(明明妈系列之十一)

三十万之感悟(明明妈系列之十一)

  • 发布时间:2023-04-19 23:50:29

  • 36个月完成30万字经典的背诵,这是5/28完成最后一本《选》,这一本他只用了15天

    ——谨以此文祝贺明德堂

    最近明明背完了他的第13本书——《英文选》,宣告三十万字的完成,拿到了通往文礼书院的通行证。正象春节我和明明约定的一样,他在秋天到来之前,完成30万字的背诵量,我们早就约好这个秋天老妈会亲自陪他到文礼书院报到。所以一切尽在掌控,毫无意外。

    要说孩子还是给了我一个小小的震惊。五一放假的时候,我们通电话,那时候他刚录完《莎翁十四行诗》,他告诉我剩下的最后两部书会在6月20日达成,其中《选》需要15天,《英文选》需要一个月。5月14日,当他如约录完《选》时,我和身边的朋友还赞叹老师和孩子的计划果然很准,毫厘不爽。不知为何,毫无预兆地,才又过了15天,5月29日就接到他通过最后一部《英文选》的道贺,整整提前了三个星期!也就是在短短的一个月内,他连续包背了两部书!难道在他这里背书就像看电视打游戏一样轻松自在吗?所以,自从消息传出,来自各方面的朋友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明明这孩子是不是从小记忆力就很好?言外之意,大家想求证,明明是个神童,明明是个特例。这促使我想要写下本文,还大家一个清明的读经世界,相信也会带给大家更多的对读经教育的信心。

    我是学理工科的,习惯性地用数字说话。还是简短介绍一下明明的读经历程:

    1、2012年5月开始全日读经,用1年5个月时间,读完四书和易经,未包本;

    2、2013年10月转到广州明德堂,开始包本,从学庸论语重新读起;

    3、2014年12月26日完成20万字中文,从包本开始算起历时1年3个月,从读经算起历时2年8个月;

    4、2015年5月29完成30万字,此时距离完成20万字中间间隔6个月;

    5、30万字,共计3年时间。

    越背越快的范家鸣

    仔细的朋友会发现,明明的背书速度在一路上扬。最初用1年5个月读完四书和易经,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进度,甚至会有些慢;第一个20万字历时2年8个月,也正常;但到了第三个10万字却用了6个月就完成了,尤其最后两本书(约3万字)才用了1个月。可以看出,明明如今的背书状态已达到巅峰,我可以大胆预测,如果给他一定的时间,也许他会用更短的时间完成下一个10万字。其实,目前明明自己想要继续背完《内经知要》和《柏拉图》,也是说明他有一鼓作气背下去的愿望。教授亦说要成全孩子的愿望,在能背愿背的时候多背最重要。是的,明明小时候记忆力很好,诸位家长也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孩子小时候哪个不是记忆的天才?所以,明明和所有的孩子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要说特别的,就是到了明德堂之后,接受老实大量和包本背诵,记忆力得到进一步开发,才会越背越快。

    至此,我不仅认同读经教育,而且认为,非老实大量读经不可,这是教育的唯一之道。纵然外界再多质疑,只有“老实大量、用志不分、包本背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孩子的记忆能力和读书状态。如果你注意过明明早期和现在的录像,就会发现,去年国庆节之后,也就是孩子包本的第二年,他背书的气势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更大声、更专注、更忘我。他的状态是一路上扬的。

    有些人说,明明用三年时间背完三十万字,一定是特殊的。别忘了,王教授说过,一个孩子可以用3-5年时间,完成三十万字的包本背诵。明明只是用实际行动验证了教授的理论真实不虚。教授也说过,他的读经教育理念是培养通才的,不是培养天才的。我们这些孩子,实则都是在教授的预言之内,当你以为你的孩子是特殊份子时,其实教授早就看到你了。只是你自己不肯相信教授的话,用自己的主观臆想一再猜测而已。

    当然,用五年时间完成,和用三年完成,中间定是有一定的差别。但也别忘了,“及其成功,一也”,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质,万不可追求千篇一律,也不可随意复制。从明明开始,明德堂会源源不断的出现背诵完成三十万字的孩子。所以,如果讲在“完成”“更快”这个维度上,我想我没有经验可以分享,现仅就那些可能“完不成”,或者是“不相信能完成”的家长,介绍养育明明的一路心得体会,希望您能有信心“坚持”下去,收获一个可以“完成”三十万字的孩子。而这完成的过程,其实不必拘泥于三年、五年、八年、十年,假如你认为教育本该就是这样做的,在人生的长河中,多几年少几年,又算作什么呢?

    以上用很大的篇幅谈记忆力。窃以为,虽然三十万字考核的是背诵量,可是能够坚持到“完成”,起到决定作用的却不是孩子的记忆力。其中的关键因素很多,诸如家长、学堂、孩子的配合等等,自不必说。单就一个孩子本身来说,记忆力也不是最关键的。记得有一句话说:“原来能够留下来老实大量读经,恒久稳定至今尚不退转的,多半不是那聪明绝顶的孩子。聪明的孩子算准了,怎样才能得到他人生的最佳利益,回体制的、学才艺的,表现的表现、接轨的接轨。没有对老师的敬仰与信任,没有对文化的向往与悲切,十年寒窗,沉潜养志;一隅陋室,韬光养晦。这种寂寞,谁堪受得住?”是的,能够留下来的不是最聪明的,但是最淳良的,最用功的。

    读书非常投入忘我(右一)

    读经教育和体制教育侧重点不同,体制教育强调“全面发展”,强调表现、张扬自我,而读经教育讲求内敛、沉潜、用志不分,因孩子们如今背诵的是天下最难的书,非心思静定专一不可。只有保护住孩子的淳良本性,才有利于吸收经典。回顾这些年来,我和明明很幸运,虽非有意为之,却在无意间保护住了孩子的单纯个性,才使得孩子虽然以12岁“高龄”开始读经(尤其在3年前,这个年龄真是很大了),如今15岁,还能一直保持很好的读书状态,没有出现读不下去的现象。总结起来,有这么几点,和大家交流分享。

    第一,没有听过流行歌。因明明从小学习小提琴,听的曲子要么是小提琴练习曲,要么是一些新年音乐会的光盘,尤其最近几年,全部是一些小提琴考级的曲子。等到他自己可以上网了,下载的也全部是国外著名音乐家的交响乐,没有被流行歌污染过。这样说,目的不是鼓励大家给孩子从小学乐器。关于读经和才艺的关系问题,教授早就做了明确的阐述,读经是可以带动才艺的学习且事半功倍的,而且明明也以实际经验证实过才艺不急于学。在明明当年学习才艺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读经教育,虽然后面我们也曾经因读经面临过艰难的才艺取舍,但因学习才艺未接触过流行歌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读经的孩子,从小请勿接触流行歌,如果欣赏音乐,就从中西方的古典音乐开始。

    第二,不喜欢打游戏。未接触读经教育之前,关于电子游戏,朋友对孩子主张“不想让你玩游戏上瘾,但你至少要会一点”。我们受其影响,也曾给明明买过游戏机玩,遗憾的是他始终都没有会玩过,买回来的游戏机一次都没有摸过,直到后来布满灰尘、落伍、淘汰。反倒是朋友的孩子,本希望点到为止,实际却整天泡在其中,发展到后来不可收拾。所以,游戏机不要给孩子触碰,尤其现在的各种智能手机、Pad,都应绝对禁止。心思跑出一点点,抓回来却有千难万难。

    第三,服从老师的习惯。在明明求学路上,一直有服从老师的习惯。在孩子读小学时,每当遇到孩子和老师意见不合的时候,我通常站在老师这边。让孩子一直感觉到没有退路,没有空子可钻。到学堂之后,也保持这样的习惯,会跟孩子讲老师的发心都是为了你好,天下没有故意为难学生的老师,你要体贴老师,服从老师。最近看到堂主强调在当今这个时代,尊师重道的特殊意义。我才惊觉,也许不经意间所做的暗合师道,而这尊师重道,收益最大的不是老师,而是孩子自己,实则不经意间保护了孩子的慧命。孩子对老师、对学堂,那种踏实的信赖之情,和静定之心,是有目共睹的。而这份静定,给他带来了心无旁骛读书的良好状态。他不是最聪明的孩子,但他是心最定的。

    以上是个人陪伴孩子成长的一些粗浅体会,难免偏颇,未来路还长,还需不断调整体悟。从心而论,就个人来说,明明的例子总有一些个性存在,其实不值得分享借鉴。明德堂很快有一批完成三十万字的孩子出现,这是最大的值得期待和庆祝之事。谨以此文祝贺明德堂第一批毕业生即将产生。人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明明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成长,要归功于明德堂,是明德堂开发了他的潜力,所以功劳都是学堂的。在此,向学堂表达一个家长深深的敬意和感激。感激堂主和马老师深沉的修为和担当,感谢英文班刘老师、言老师,感谢书院班黄老师、蔡老师,以及明德堂所有的老师。明明将继续书院深造,以谢师恩。

    2015年6月1日 明明妈

    明明幸福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