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原创消息>《珞樱1980s》,武大原创校园歌曲的前世今生

《珞樱1980s》,武大原创校园歌曲的前世今生

  • 发布时间:2023-04-19 23:50:29


  • 10月10日,一张名为《珞樱1980s》的武大原创校园歌曲专辑登陆京东众筹平台,面向全社会筹集启动资金,目标金额是15万元。这张专辑将推出以《请将这张唱片留给我》、《未来曾显得遥远》为代表的12首80年代武大原创歌曲。截至11月10日,为期一个月的众筹结束之时,这个项目已经成功筹集到了15万元的资金。


    《珞樱》是武汉大学原创音乐的系列专辑,从2003年的《珞樱1》开始,至今已发行3张专辑,按发行时间顺序收录了武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优秀校园原创歌曲。然而这次众筹发行的《珞樱1980s》却打破了这一规律,它是《珞樱》系列最新的一张专辑,但收录的歌曲却是最老的。



    “希望用众筹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

    这次众筹是由武汉大学电子工程专业96级校友李楷发起的,他也是《珞樱》系列专辑的创始人和制作人之一。据李楷说,从《珞樱》系列始发至今,未来的发展已有较为成熟的模式,但是往前延伸却异常艰难,所以发行一张80年代的原创歌曲专辑也一直是《珞樱》制作团队的心愿。


    机缘巧合,艺术系的江柏安听到《珞樱1980s》的想法后大为振奋。从80年代至今江老师一直在武大教授音乐类课程,80年代的那一拨原创歌者都是他的学生。于是江老师联系到当时的代表人物邓峻,很快就召集到了当时的一批作者。江老师兴奋地说:“他们在做这样一个活动的时候,在道义上支持嘛,原因是这个事情是做得起来的,这事情肯定做得起来。”江老师还组织艺术系的老师整理了一本书叫《武汉大学校园歌曲30年精选集》,这为《珞樱1980s》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 左一:李楷,左二:江柏安


    至于这张专辑为什么要通过众筹的方式募集资金,李楷解释道,以60后校友群体的实力,发行一张唱片15万的资金不是太大的问题,而之所以发起众筹,除了募集一些资金,更多的还是考虑到一些宣传效应,希望更多年龄段的朋友能够关注和参与进来。事实上,这并不是《珞樱》系列专辑的第一次众筹,在发行《珞樱3》的时候也采用了众筹的方式。通过这种方法,《珞樱》的发行不再是李楷的个人行为,而变成了校友圈共同出力的持续发展模式。


    武汉大学86级校友,同时也是《珞樱1980s》创作者之一的刘晖补充道,众筹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扩大影响,还可以定点定向地找到喜欢这些音乐的人来出版,而不是“漫天撒网”。其实刘晖更希望这15万元资金的来源是15万个人的一块钱,而不是1个人的十五万块钱。“但是由于支付的形式相对来说比较繁琐,小额的这种是比较少的,有一些想支持的,可能就觉得太麻烦了算了,这样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刘晖说道。


    最终,在众筹截止时,有360个人出资支持了这个项目,共募集到了151067元。



    “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校园歌曲”

    在八十年代,出一张专辑是不可奢望的事情。那时候,演唱、录音的设备也非常简陋,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把吉他。刘晖回忆起《请将这张唱片留给我》时说:“当时邓峻花了一些钱请人做了一个midi和音,录音的场地只是一个空教室,最后做出来的实际效果也很糟糕。”


    ▲ 80年代的武大校园音乐创作者们


    在刘晖、邓峻等人毕业之后,他们的一些作品曾经被音像社相中,甚至其中的一些歌,比如《请将这张唱片留给我》,已经请了专业歌手进行演唱。但那个时候硬件条件落后,还没有电声乐队和电商,卖磁带的少,甚至连收音机都没有普及,经费也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唱片最终没有成功出版。


    江柏安老师也说到了那次不算成功的发行经历,他认为当时那名流行歌手对校园音乐的理解和演绎让人失望。江老师说:“我还是喜欢学校里面的那种大学生,那样干干净净的声音,那样平静的、那种冷静的、那种矜持的、那种有遏制力的、那样一种舒缓的演唱。”说到兴起时,江老师还情不自禁地演唱了几句。


    当谈到学生时期是否有将这些歌曲整合成专辑发行的想法时,刘晖坦言道:“我们当时可能就是一种爱好。出唱片这种志向,至少当时据我的了解,是没有的。”


    李楷说,从意义上来讲,《珞樱1980s》中收录的歌曲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校园歌曲,“比高晓松他们还要早十年”。


    2003年6月,《珞樱1》的发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某种意义上武大开启了校园音乐专辑这个潮流。仅在《珞樱1》发行半年后,同城华科就发行了第一张唱片《理想青年》。之后清华、北大和南大等学校也受《珞樱1》的影响纷纷发行自己的原创专辑,华师、川大、厦大、中山大学甚至直接找到李楷,想让他帮忙出专辑,但由于李楷的个人原因,最终没能成行。



    “这是情怀,也是对校园生活的怀念”

    至于《珞樱1980s》所产生的影响,李楷说:“没想给社会传达什么,也不想强求90后喜爱60后的原创。”,虽然他本人还无法完全体会到这批80年代校友的心情,但在50岁的时候听18岁自己或者同学们创作的歌曲,应该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武汉大学新传院2010级毕业生、前武汉大学“the Flow Theory”乐队主唱段昌伯也参与了《珞樱1980s》的制作,专辑中一首名叫《淡旺季》的歌是由他来录制的人声,另一首《三十年来云和月》是他谱的曲子。对他来说,制作这张专辑的过程也是和老一辈原创音乐人交流、合作的宝贵经历。


    ▲ 武汉大学校园歌曲30年庆典晚会


    现在段昌伯在利物浦大学读研究生,学习音乐产业研究,身在异国他乡的他觉得,“咱们学校有这样的特色,还是很令人开心的。”在他看来,武大这几十年来一直有原创音乐的作品,这与武大自身的文化氛围也有很大关系,“如果校方不支持,或者打压,就不会出现这么多大家喜欢的作品。”


    焦子涵是2011级国际软件学院毕业生,在校期间他和他的乐队“百草园”也致力于原创歌曲的创作。在听说了《珞樱1980s》众筹发行的事情后,焦子涵说:“我觉得这是情怀,也是对校园生活的怀念,就好像我现在也特别怀念我读本科的时候。”他觉得在学校里创作的东西都是富有激情的,虽然回头再听的时候会觉得稚嫩,但他相信经验是一直积累的,而少年心气还是要有的。


    这次老一辈创作者的行动也给了焦子涵一些启发,在他们年轻时设备很差,只能做一些很粗糙的东西,现在有条件了就可以回头把音乐做得更好、更细致一些。这让他感到需要在年轻的时候好好努力,这样以后才有钱去买自己想要的设备,“就是先脚踏实地,再仰望天空呗”。



    “只要在校园里的人喜欢,那就值得鼓励”

    《珞樱1980s》中收录的歌曲从完成创作到现在已有30年,在这30年里,校园原创音乐发生着变化,各个年代风格也有所差别。对于这种差别,李楷认为这和当时的社会形态有关系,但是也总能从不同年代的风格之中找到共同点,那就是蕴含其中的强烈的兴趣和旺盛的精力,“那是20岁的特质”。


    《珞樱3》中《樱花城堡》创作者、现经管院辅导员张可儒也说,虽然现在的校园歌曲和过去的相比有一些差异,但其中有关青春、爱情的探讨一直都是比较打动人的。《樱花城堡》这首歌的创作就是源于一张关于爱情的照片,当时张可儒偶然间在人人网上看到一张樱花大道上男生骑车带着女生的黑白照片。他立马就抱起吉他开始创作,很快这首歌就写好了,整个过程只花了仅仅半个小时。他说,只要在武大读过书,走过这条路的人,听到这首歌的时候都能或多或少在其中找到自己。


    说到校园歌曲的现状,李楷对现在学生群体的专业能力、组织能力都赞赏有加,并且觉得丰富多样的作品形式也是一个好的趋势,认为不能总以《同桌的你》来定义校园原创歌曲,而是“只要在校园里的人喜欢,那就值得鼓励。”


    焦子涵也有相似的看法,如果一个时代是进步的、包容的,那么大家喜爱的东西一定是多样的。校园歌曲也应该是这样,不是只有抒情的歌,而是也要有很多其类型的歌曲,因为”只要它的内核是美好的,就一定会有人去欣赏它”。


    如今在武大,每周末口琴社和萧笛社都会在学校提供的教室里上课,参与的学生很多,进步也很快。江柏安正是这些社团的指导老师,此外他还负责古琴学社和踪点社团的创作工作。江老师30年来一直积极推动着武大的学生音乐事业,他表示支持学生音乐创作是他的本职工作,同时也希望武汉大学多一点教师来支持学生文化。


    刘晖也说,期待以后学校可以承担起责任,让这种校园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他认为学校可以利用现在互联网的主流优势,提供一些网络平台,让原创作者有一个可以展示自己创作的地方。他还说,如果有可能,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校园歌曲音乐节”,任何同学、校友,只要有歌,想唱就唱。


                                                                图片由李楷提供



    记者 | 冯奕勤 李梓琪 南泽昊 闻叶舟 王雯清

    编辑 | 董金茹

    排版 | 胡瑞姿